狼队对曼联直播:
2019-2020年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文)試題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文)試題 含答案本試題分第I卷(單項選擇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100分鐘。一、選擇題:(本大題共50個小題,每小題1.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列言論,屬于孔子思想精華內容的是( ) A.以愛人之心和諧社會與調解人際關系 B.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C.選擇天下之賢可者,立以為天子 D.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2. “夫仁政,必自經界(土地的分界)始,……經界既正,分田制祿,可坐而定也?!泵獻擁惱舛位叭銜?nbsp; )A.輕徭薄賦是實施仁政的手段 B.解決土地問題是實施仁政的前提C.均貧富是實施仁政的障礙 D.貴民輕君是實施仁政的途徑3.《唐律疏議》記載:“德禮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猶昏曉陽秋相須而成者也?!閉獗礱鰨?nbsp; )A.德禮是刑罰的本體 B.刑罰是德禮的體現C.德禮和刑罰對政教皆不可缺 D.德禮相較于刑罰無足輕重4.當代某學者談及自己為人處世的宗旨時說:對己學道家,意思是清靜寡欲;做事學法家,意思是按原則辦事;待人學儒家,即(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愛無等級差別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滅人欲5.文廟是中國古代官方興建的祭祀孔子的場所,產生于唐代,宋代逐漸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興建,元代在貴州、云南,清代在新疆、東北等地也相繼出現。這一現象表明( )A.興建文廟是加強專制統治的手段 B.唐代是官方儒學教育的興起階段C.文廟的興修導致了程朱理學的產生 D.文廟的修建是城市經濟發展的需要6.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荀子7.諸子百家的學說后來發展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是( )A.法家 B. 道家 C.墨家 D.儒家 8.“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這體現了哪個思想家的什么思想( )A.孟子 民貴君輕,實行仁政 B. 老子 事物是對立和統一的C.墨子 杜絕浪費,勤儉治國 D. 老子 無為而治,緩和矛盾9.儒道思想猶如中國古代思想的雙璧。下列言論中,最能體現道家因循自然、崇尚無為思想的是( )A.制天命而用之 B.不以人助天C.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D.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10. “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閉庖恢髡攀粲冢?nbsp; )A.墨家“兼愛”思想 B.儒家“仁愛”思想 C.儒家“禮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11. “欲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當若繁為攻伐,此實天下之巨害也?!閉庖還鄣慍鱟韻惹兀?nbsp;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12.春秋戰國時代,諸子百家講政治時大多站在民眾一邊,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與其他各家不同,為君主參謀,專替君主打算。這一家是(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13.西漢中期,有一位書生前往長安投考太學,他不必準備的材料是( )A.《詩經》 B.《韓非子》 C.《春秋》 D.《禮記》14.儒家思想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歷史的長河中,有無數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論。下列人物組合與引文順序完全吻合的是( )甲:“親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視天下為一家,中國猶一人”乙:“工、商皆民生之本”?!疤煜攣?,君為客”丙:“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A.朱熹、王夫之、顧炎武、黃宗羲 B.程頤、朱熹、李贄、黃宗羲C.王陽明、黃宗羲、董仲舒、顧炎武 D.王夫之、程顥、王陽明、顧炎武15.有人認為,中國古代君主專制理論由先秦法家奠定,經漢朝儒生發展而成。這兩個階段的代表人物分別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韓非子、董仲舒 D.商鞅、孟子16.《史記》載:漢武帝時,“公孫弘以《春秋》白衣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學士靡然鄉風矣”。該材料主要表明( )A.儒學地位顯著提高 B.平民將相大量涌現C.儒學在民間開始興起 D.漢武帝廣泛吸納人才17.“虎溪三笑”講的是儒者陶淵明、道士陸修靜、僧人慧遠一起品茗暢談、樂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虛構的,卻在唐宋詩歌、繪畫作品中時有出現。據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實的結論是,當時( )A.儒道佛出現融合的趨勢 B.佛教開始傳入中國C.詩歌創作呈現繁榮局面 D.繪畫風格以寫實為主18.宋明理學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有( )A.孔子、孟子、荀子 B.陸九淵、王守仁、李贄C.程顥、程頤、朱熹 D.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19.下列關于理學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A.理學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產物 B.理是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則C.理學把天理和人倫道德完全割裂 D.理先于萬物而產生 20. “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閉饈資從沉耍?nbsp; )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獨尊儒術” C.王陽明的“心學” D.顧炎武的“經世致用”21.中國古代學術史上曾發生過一次著名的理學家辯論,甲方批評乙方做學問“支離”,乙方批評甲方做學問“太簡”。下列各項中,屬于當時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觀點的是( )A.發明本心 B.格物致知 C.存天理,滅人欲 D.萬物皆只是一個天理22.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與之相對立的觀點是( )A.“天地為萬物之本” B.“心外無物”C.“夫形于天地之間也,物也” D.“舍天地則無以為道”23.宋代,儒學家開始從一個新的角度來思考人間的倫理綱常。這個新的角度是( )A.從矛盾對立轉換出發 B.從天人感應出發C.從人的本性出發
|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文)試題含答案

關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