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西队狼队:
2019-2020年高中歷史 專題同步備課資料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期探索 人民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歷史 專題同步備課資料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期探索 人民版必修2[課標內容]1.了解俄國國內戰爭后蘇維埃政權面臨的形勢,認識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向新經濟政策轉變的必要性。2.列舉“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現,認識其在實踐中的經驗教訓。3.概述從赫魯曉夫改革到戈爾巴喬夫改革的基本歷程,認識社會主義改革的復雜性、艱巨性和曲折性。[學習要求]第一課 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期探索基本要求了解俄國國內戰爭后蘇維埃政權面臨的嚴峻形勢;了解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內容和影響;了解新經濟政策的背景、內容及其意義。體會列寧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勇氣和求真務實的創造精神。發展要求認識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向新經濟政策轉變的必要性。說明可通過比較戰時共產主義政策與新經濟政策的異同,認識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向新經濟政策轉變的必要性。第二課 斯大林模式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基本要求知道斯大林模式確立的標志;列舉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現;認識斯大林模式在實踐中的經驗教訓。發展要求通過對斯大林模式利弊的探討,總結歷史經驗,借鑒歷史教訓,樹立改革和創新意識。說明“斯大林模式”是本課的關鍵詞,可圍繞其形成原因、主要表現及在實踐中的經驗教訓展開教學?!芭┮等碳寤幣荒課甕庠畝聊諶?。第三課 蘇聯社會主義改革與挫折學習要求概述赫魯曉夫改革的背景、內容與影響;概述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主要措施與影響;概述戈爾巴喬夫改革的基本歷程、主要內容,分析其失敗原因;認識社會主義改革的復雜性、艱巨性和曲折性。體會改革的艱難曲折,樹立自強不息、勇于改革創新的精神。說明本課的三個子目構成蘇聯社會主義改革的歷程,揭示了蘇聯改革最終受挫、蘇聯解體的內在原因。教學時要緊扣“改革的經驗與教訓”這一中心,思考社會主義制度的變革這一重大現實問題。[會考標準]知 識 條 目考試要求合格優秀▲ 1、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期探索①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內容和影響②新經濟政策的背景、內容和意義abbc 第一課 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期探索知識與能力1.了解俄國國內戰爭后蘇維埃政權面臨的形勢,認識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向新經濟政策轉變的必要性。2.理解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背景、內容、作用;理解新經濟政策的背景、內容、意義。過程與方法1.比較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和新經濟政策的異同,提高自己的比較能力;2.聯系中國目前改革開放的現實,認識新經濟政策的歷史地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體會列寧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勇氣和求真務實的創造精神。2.認識蘇維埃政權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艱苦探索,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教學重點:比較戰時共產主義政策與新經濟政策的異同。教學難點:如何評價新經濟政策。背景內容作用戰時共產主義政策處于國內戰爭時期,內憂外患余糧收集制保證戰爭的勝利,鞏固了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工業國有化取消自由貿易實物配給制,義務勞動制新經濟政策經濟?;撾;潭甘乘暗鞫巳嗣竦幕?,恢復了國民經濟,鞏固了工農聯盟和蘇維埃政權。實行國家資本主義實行自由貿易按勞取酬的工資制一、非常時期的非常政策——戰時共產主義政策1、背景:新生蘇俄政權的非常時期內憂:國內反動勢力叛亂 外患:國際帝國主義武裝干涉經濟:糧食奇缺,經濟極端困難內憂外患的國情使蘇俄進入三年的國內戰爭的非常時期。2、目的:集中一切人力、物力戰勝敵人,鞏固新生政權3、內容農業政策:實行余糧收集制,除口糧、種子糧以外的一切余糧收集到國家手中,后來征集對象擴大到肉類等各種家產品工業政策:不論企業大小一律國有,實行高度集中管理貿易政策:取消自由貿易。產品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國家統一分配,實行實物配給制。勞動力方面:實行成年人勞動義務制“不勞動者不得食”4、特點:排斥市場、貨幣關系,行政命令管理經濟5、評價積極:是在戰爭逼迫的特定環境下采取的非常措施。適應了戰時需要把全國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來,保障了紅軍軍備供應,為戰勝國內外敵人提花保證,鞏固了蘇維埃政權消極:由于超越了生產力的性質和水平,從而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加劇了戰爭破壞的嚴重后果,引起了嚴重的政治經濟?;?。二、新經濟政策1、背景:經濟?;⒄撾;?,表明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已不適應戰后國情。經濟?;潁撼て謖秸?、自然災害表現:生產下降、物品奇缺、饑餓死亡政治?;鷚潁呵炕嗔甘占票硐鄭號┟癲宦?、工人罷工、水兵叛亂2、實施(1)標志:1921年 俄共(布)十大的召開(2)內容農業:固定的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農民可自由支配納稅后剩余的糧食。工業:改變國企高度集中管理辦法,實行經濟核算,實行國家資本主義。商業:允許商品買賣、實行自由貿易分配制度:實行按勞取酬的工資制3、實質:在國家掌握主要經濟命脈的前提下,允許資本主義在一定范圍和一定程度上恢復和發展,利用市場、商品和貨幣關系建設社會主義的經濟體制。4、作用經濟:調動廣大人民生產積極性,國民經濟復蘇,為工業化奠定基礎政治:鞏固工農聯盟,捍衛蘇維埃政權5、評價:是列寧根據俄國國情,找到的一條適合俄國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道路;是對傳統社會主義理論的重點突破。三、蘇聯的成立1、背景:十月革命后,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和其他一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成立。2、成立:1922年12月蘇維埃社會主義人和國聯盟第一次代表會。3、法律保障:1924年1月蘇聯第一部憲法?!釧斬砹街終叩氖凳┖偷髡暈夜裉焐緇嶂饕褰ㄉ韜透母鎘惺裁雌羰?要有實事求是的精神社會主義模式不可固定不變,社會主義道路的建設是艱難而曲折的;改革是社會主義不斷完善和發展的重要途徑社會主義建設一定要從國情出發,與時俱進要遵循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規律是否有利于廣大人民長遠的根本利益☆判斷某項政策是否正確的依據在于:是否有利于政權的鞏固;是否符合實際情況;是否有利于生產力的發展;是否有利于廣大人民長遠的根本利益;……戰時共產主義政策與新經濟政策的比較戰時共產主義政策與新經濟政策是在十月革命以后,以列寧為代表的布爾什維克黨人在向社會主義過渡問題上先后采取的兩個截然不同的政策。一、相同點兩種政策都是無產階級政權實施的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措施,具有明顯的無產階級和社會主義性質,同時也存在著明顯的對立;在當時都起過鞏固蘇維埃政權的積極作用。二、不同點1、背景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是在殘酷的戰爭環境、經濟破壞和物質極端缺乏的形勢下實行的一種特殊政策,主要針對帝國主義的武裝干涉和被推翻的貴族、地主、資產階級的武裝叛亂。新經濟政策是在內戰結束后,蘇俄經濟瀕于崩潰,許多地區的農民對余糧收集制不滿情況下出現的。2、目
|
- 關 鍵 詞:
- 2019-2020年高中歷史專題同步備課資料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期探索人民版必修2

關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