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队队徽:
11章 農業生產結構與產業結構1
第十一章 農村產業結構、農業生產結構、 農業生產布局 ? 農村產業內涵是什么?存在哪些問題? 如何解決? ? 農業產業結構內涵是什么?現狀如何? 如何進行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 ? 農業生產結構存在哪些問題?如何解 決? ? 什么是農業生產布局?如何進行農業 布局? 第一節 農村產業結構? 農村產業結構的內涵? 我國農村產業結構的現狀和存在 的主要問題? 農村產業結構的優化一、農村產業結構的內涵 1、概念: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內,農村各產業部門之間及各產業內部質的聯系和量的比例。? 種植業? 畜牧業? 農 第一產業 -- 農 業 林業? 村 漁業? 產 采礦業? 業 工 業 加工業? 分 第二產業 制造業? 類 建筑業 建筑業? 建材業? 交通業? 第三產業 商 業? 服務業 二、我國農村產業結構的現狀與問題(一)現狀 絕對數 (億元) 農林牧漁 業總產值 #農 業 #林 業 #牧 業 #漁 業1978 1397.00 1117.50 48.10 209.30 22.10 比例 0.80 0.03 0.15 0.02 2008 58002.15 28044.15 2152.90 20583.56 5203.38 比例 0.48 0.04 0.35 0.09 三、農村產業結構的優化 農村產業結構的變化趨勢 據國際經驗,產業結構的升級過程一般表現為:第 一產業絕對量增長,其比重下降;第二、三產業產值 的絕對量增長,并超過第一產業的增長速度,比重上 升,實現產業結構的升級。即:1>2>3——2>1>3—— 2>3>1——3>2>1。 注意:農業份額下降與農業萎縮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四)農村產業結構優化的基本思路1、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必須堅持農業產業化這 一主線,實施貿工農一體化和城鄉經濟一體 化的雙重目標;2、推進農業科技進步,提升農村人力資本;3、優化農村產業結構,要大力發展農村二、 三產業;4、發揮政府宏觀調控作用,確保農村優質公 共產品供給。 第二節 農業發展與糧食問題一、主要農業生產部門的發展(一)農業(種植業) 1、種植業發展的現狀 2、發展方向:由“糧-經”二元結構發 展為“糧-經-飼”三元結構 一、主要農業生產部門的發展(二)林業? 1、林業內部結構按不同的分類標準,可 分為: – 按森林生長的類別,可以分為天然林和人工林; – 按森林的功能分類:用材林、薪炭林、經濟林、 特種林等 ; – 按森林經營目標分類,可以分為生態林和產業林。 ? 2、發展方向:建立起比較完備的林業生 態體系和比較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 一、主要農業生產部門的發展(三)畜牧業 發展方向:隨著全面實現小康和走向富裕,市 場將繼續拉動肉類產量的增長。今后將在提高 養豬業專業化的同時,繼續加快草畜的發展, 并繼續發展養禽業。但要注意近年來時而出現 的銷售困難,應保持均衡的增長。(四)漁業:國家對漁業生產實行“以養殖為主, 養殖、捕撈、加工并舉,因地制宜,各有側重” 的方針二、糧食問題(一)糧食是國民經濟發展基礎的基 礎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糧食產 業更是基礎的基礎。農業的基礎地 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糧食的特 殊地位所決定的?!懊褚允澄?, 食以糧為本”,“兵馬未動,糧草 先行” 。 二、糧食問題(續)(二)我國糧食生產的發展概況 1、第一階段是從建國初到1978年。 特點:糧食生產有較大增長,超過了人口 增長速度,但糧食產量波很大,還沒有從根本 上解決糧食不足的困難。2、第二階段是從1978年至現在。 特點:糧食生產迅速發展,糧食供不應求的 局面已基本改觀。 二、糧食問題(續)(三)我國糧食問題展望(探討) 1、如何正確認識目前的糧食形勢 (1)糧食的總供給量大于總需求。(2)我國糧食自給率多年保持較高水平。(3)我國糧食儲備已達到歷史最高水平。(4)糧食供給無近慮但有遠憂 2、如何確保我國的糧食安全? –?;じ?、提升技術; –培養糧食生產人力資源; –供給糧食生產所需的公共產品。第三節 農業生產結構 ? 農業生產結構的內涵 ? 農業生產結構的影響因素 ? 農業生產結構的評價 ? 農業生產結構的優化 一、 農業生產結構的內涵1、概念 指一個國家、地區或企業的農業生產包 括部門和各生產項目之間的構成及其相 互關系。 2、特點(1)農業生產結構的相關性;(2)農業生產結構的多層次;(3)農業生產結構的動態性 。? 多層次、多級別的結構復合體? 水稻? 糧食作物 玉米? 種植業 經濟作物 小麥 ? 飼料作物? 農業生產結構 畜牧業 大牲畜? 禽類? 林業:用材林、經濟林、防護林 ? 漁業:養殖業、捕撈業 3、農業經濟結構? 農業中各種經濟因素的構成和相互關系。包括: 農業的生產結構、生產關系結構、生產力結構。? ? 農 生產結構 ? 業 所有制結構? 經 生產關系結構 ? 濟 生產總過程四環節的結構 ? 結 勞動力結構? 構 生產力結構 勞動對象結構? 勞動資料結構 二、影響農業生產結構的因素1、自然資源制約;2、糧食的供求狀況;3、農業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情況4、人口總量和城鄉結構的變動;5、人們對農產品的需求,包括數量和質量的要求;6、交通、運輸、加工、商業等因素;7、農業經營體制;8、歷史上已經形成的產業結構及其特點。 三、農業生產結構的評價1、評價的原則(1) 以市場為導向,進一步與市場的供需狀 況相適應;(2) 充分合理地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和社會 經濟資源;(3) 符合保持和改善生態平衡的要求;(4) 保證國家全局性的、長遠性的利益,同 各地區的局部性的、眼前的利益正確結 合。 2、指標體系(1)反映農業生產結構狀況的指標? 土地利用結構? 播種面積結構(適用種植業)? 農業的總產值結構——價值指標? 農業商品產值結構? 勞動力利用結構? 資金利用結構2、指標體系(續)(2)反映經濟效益的指標? 單位面積產量(產值、凈產值、純 收入 )? 勞動生產率? 單位產品成本? 資金投入產出率(如投資利潤率、 成本利潤率等 ) 2、指標體系(續)(3)反映社會效益的指標? 農產品商品量及其構成? 農產品商品率? 主要農產品的人均消費水平 2、指標體系(續)(4)反映生態效益的指標? 森林覆蓋率;? 自然災害發生率;? 土壤有機質含量;? 土壤和水資源中有害物質含量。四、我國農業生產結構的優化? 我國農業生產結構的現狀及存在的 問題;? 農業生產結構變動的一般趨勢;? 優化農業生產結構的基本方向;? 我國農業生產結構的調整(討論 題)。(一)我國目前農業生產結構的現狀1、主要特征:(1)種植業比重大,其他各業相對??;(2)在種植業中糧食作物占的比重大,經濟作 物占的比重??;(3)在畜牧業中,以生豬為主,其他畜產品少;(4)在林業中重采輕造(遭遇提升瓶頸),在 漁業中重捕輕養(公共產品缺乏導致)。2、不合理表現在:(1)對整個土地利用不充分;(2)當前生產結構還不能很好滿足社會的 需要和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專業化 程度低;(3)從生態環境來看,存在水土流失加劇、 自然災害頻繁、森林覆蓋率低、土地 沙化、大氣污染、水資源等問題。(二)農業生產結構優化的一般趨勢? 建立商品性的、開放的、多層次的 農業生產結構;? 建立種植業與畜禽業協調發展的農 業生產結構;? 逐步提高林業在農業生產的比重;? 適當提高漁業的比重。 五、農業生產結構調整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農業生產結構調整的必要性 1、經濟增長的本質要求;2、資源充分合理利用的要求;3、農產品市場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農業生產結構調整的可能性1、農產品總量已基本供過于求;2、市場經濟不斷發展;3、農業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經 濟實力不斷增強; 4、農業規模經營和集約經營的發展。 (三)農業生產結構調整的策略? 政府應根據市場需求趨勢設計出具有 超前性的指導規劃,保證需求的滿足 與環境的?;?;? 建立各類農民合作組織,強化農民與 市場的聯系,讓農民可以根據市場不 斷調整其生產結構;? 不斷提升農民綜合素質,鼓勵農民與 大學生創業。 第四節 農業生產布局一、農業生產布局的概念? 指農業
|
- 關 鍵 詞:
- 11章農業生產結構與產業結構1

關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