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队vs曼联历史:
2015屆高三復習章節測試題:第4部分 第3節 記敘與議論
第四部分 第三節1.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有一個小和尚拿著一碗米去問他的師傅:這碗米到底能有多大價值?他的師父說:要看在誰的手里了。有的人有了這碗米,他可能會添點水放到鍋里煮一煮,10分鐘以后成為一碗米飯,這是一塊錢的價值;有的人有了這碗米,他可能會放在水里泡一泡,分個堆,用四五個粽葉包一下,蒸熟以后就是三四塊錢的價值;有的人有了這碗米,他可能會在米里加點酒曲,經過一個釀造的過程,最后成為一瓶酒,就是二三十塊錢的價值了。閱讀材料后引起了你哪些聯想和感悟呢?請根據你對材料的理解,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選角度,自定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姓名和校名。[寫作指導]一碗米到底有多大價值呢?因人而異,價值不同。同樣的一碗大米,不同的人、不同的加工方式與方法,其價值就會有所不同。問題的關鍵在于你對于米的價值的認識和在米的加工與制作上是否下了功夫,下了多大的功夫。與此同理,對待人生也是如此,有無價值是一回事,價值高低又是另外一回事,價值觀是因人而異的。由于每個人的先天條件和后天環境不同,人生經歷也不盡相同,每個人的價值觀的形成會受到不同的影響,因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在同樣的客觀條件下,具有不同價值觀的人,其動機模式不同,產生的行為也不相同。例如高中是我們生命沒有成型的時間段,是人人手中的一碗米,人人都有選擇的機會??梢員礱鞴鄣悖何頤敲扛鋈碩加Ω檬迪旨壑底畬蠡?,但也可以表達“根據實際情況,實現應有的價值”的觀點。要知道,一碗米成為一碗米飯,這是絕大多數人的選擇,因為它兌現時間最短,保險系數最高。也不要一味去羨慕一碗米變成一瓶酒,實現了最大價值。一碗米飯和一瓶酒的形態完全不一樣,這中間有很大的風險,有漫長的變化過程,這需要心理素質和客觀條件,才能耐得住寂寞。我們的生命會怎樣轉化,取決于你自己對生命價值的認知和定義,取決于你本身的基本環境和客觀條件,取決于你在成長路上的坦率、勇敢與誠意。2.(2014·荊州質檢)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小山問大山:“您吃什么才長得這么青翠巍峨呢?”大山說:“我每天吃清風一陣,閑云兩片,鳥鳴和虎嘯數聲,早晚各吃朝霞和夕暉,有時也喝上朝露和山泉?!斃∩轎剩骸敖齔哉廡┠駝餉賜Π撾鞍堵??”大山說:“還要感謝狂風暴雨,迅雷閃電??穹縹壹舨蒙硇?,暴雨為我蕩滌傲氣,迅雷為我劈去放肆,閃電為我斬斷高傲?!斃∩轎剩骸拔裁從行┥階蓯欠縞趁致?、低矮松垮呢?”大山說:“因為我們各自的食譜不同。他們選擇的是嫌疑、抱怨、怯懦、黑暗等,因此就不能青翠巍峨?!鼻敫菽愣圓牧系睦斫?,任選一個角度,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確立意,自定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寫作指導]這是一道寓言類多角度立意的材料作文。命題意圖在于引導高中生反思自己的成長歷程,發現、體悟生命的價值,不僅要吸收生活中的精華,學習生活中的美德,更要笑對人生挫折,珍愛生命。審題的關鍵在于讀懂三問三答的內涵。針對小山怎樣長得青翠巍峨的問題,大山的回答,表明了要吸收大自然的精華,吸收后可轉化為成長所需的營養,且要經受風雪雷電的洗禮,在挫折中經受磨礪;拒絕陰暗的情緒,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從而使自己不斷發展、壯大且趨于完美。參考立意:①人生的高度在于追求的態度;②吸收生命的芬芳;③直面人生的風霜雨雪;④擁有一份美麗的心情;⑤選擇好生命的菜單等等。其他立意,只要在材料的范圍內,亦可。不論運用哪種思路,不論選擇哪種文體,都應注意文章的整體表達。3.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老教授給學生做了個測試。老教授問:“你去山上砍樹,面前有兩棵樹,一棵粗,一棵細,你砍哪一棵?”大家都說:“當然砍粗的了!”老教授一笑:“那棵粗的是普通的楊樹,而那棵細的卻是紅松,你會砍哪一棵?”同學們一想,紅松比較珍貴,就說:“砍紅松!”老教授又問:“如果楊樹是筆直的,紅松卻七歪八扭,你砍哪一棵?”同學們有些疑惑,就說:“這樣的話,還是砍楊樹!”老教授說:“楊樹雖然筆直,可中間大多空了,你會砍哪一棵?”……終于,有人問:“教授,您到底想告訴我們什么呢?”老教授收起笑容,說:“你們怎么就沒人問問自己,到底為什么砍樹?雖然條件不斷變化,可是最終結果取決于你們最初的動機。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楊樹,想做工藝品,就砍紅松?!碧蘇夥?,大家心中似都有所感悟。讀完這個故事,你有何感想?請結合自己生活中的感受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體不限,題目自擬。[寫作指導]這是一道材料作文題目,做好材料作文的關鍵是把握好審題立意。我們首先要讀懂材料,材料以對話的形式敘述了整個故事。至于砍哪棵樹,這只是材料的形式。材料的關鍵點在于“雖然條件不斷變化,可是最終結果取決于你們最初的動機”。由此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確定本題的立意:1.目的、目標和信念。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自己的目的和目標,做事不能盲目,隨時變動,否則一事無成。2.認識自我。自己需要什么,自己該向哪個方面努力,要正確認識自我。3.人生的規劃。沒有規劃的人生,是失敗的人生。走好人生的每一步,關鍵在于規劃。4.明確立場,堅持原則。站穩立場,明確自己的所需,不可隨便改變自己的原則。5.誘惑。人生有許多誘惑,不能因誘惑而迷失自我。4.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個牧場主養了許多羊,他的獵戶鄰居養的兇猛的獵犬常常跳過柵欄襲擊牧場里的小羊羔。牧場主幾次讓獵戶把狗關好,但獵戶都不以為然,獵狗咬傷了好幾只羊羔。忍無可忍的牧場主找到鎮上的法官評理。法官說:“我可以處罰那個獵戶,也可以發布法令讓他把狗鎖起來,但這么一來你就失去了一個朋友,多了一個敵人。我可以給你一個更好的主意?!蹦臉≈韉郊液?,按法官說的,挑選了三只最可愛的小羊羔送給獵戶的三個兒子,孩子們如獲至寶,因為怕獵狗傷害到兒子的羊羔,獵戶做了個大鐵籠,把狗關了進去。從此兩家相安無事,還成了好鄰居。自定立意,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自選文體,自擬文題。[寫作指導]為自身考慮,維護自身的權益,近乎本能,不容回避,無可厚非,要做到為他人著想卻不易。這兩者看似矛盾,但材料中的那位法官卻把它完美地統一起來了——這就給我們提供了一條新思路。在社會生活中,你、我、他之間本來就密不可分。若心中只有自己而不顧及他人,也許最終反而會使個人利益受到損害;關心他人,?;に?,最終得益的還是自己,這樣的事例在生活中并不鮮見,挖掘出來,可以作為觀點例證,也可作為敘述主體。不僅在個人利益與他人利益之間存在共同點,凡是矛盾的雙方都存在同一性,都可以運用那位法官的思路去求得問題的解決——外交上的“求同存異”、軍事中的“和談”、商海中的“互惠互利”、談判中的“雙贏”遵循的都是既“自利”又“利他”的思路。個人主義、大公無私曾經是使用頻率很高的兩個詞語,兩者水火不容,勢不兩立,一貶一褒,一抑一揚。其實人性的微妙并不是單一的思維所能解釋,生活的復雜也并不是通過貶褒抑揚就能使之改變,用法官的思路來考察和處理今天這個轉型社會的諸多矛盾,會使人有豁然開朗和柳暗花明之感。5.閱讀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
- 關 鍵 詞:
- 2015屆高三復習章節測試題:第4部分第3節記敘與議論

關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