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队ol壁纸:
中外教育管理史重點習題[1]
★名詞解釋1、學在官府:是夏、商和西周時期教育管理體制的共同特點。又稱“學術官守”,即學術被官方所壟斷,民間無學。主要表現為管師不分、教育機構與行政機構不分。2、六藝:即禮、樂、射、御、書、數。是西周時期的主要教育內容。這些教育內容體現出西周的教育還有知識和能力兼求的特點。3、有教無類:是儒家關于教育對象的思想。針對當時奴隸制教育的等級性,主張要擴大教育對象,打破教育為少數人所壟斷的局面,不分貧富貴賤,不分地域族類,給所有有求學愿望的人以受教育的機會和權利。4、稷下學宮:原是戰國時期齊國在其都城臨淄稷門之下設立的養士之所,存在150年。期間,不斷有眾多游學之士慕名而來,各派師徒匯集于此,自由講學,相互研討,從而使這個養士之所又成為一所學術水平高、研究氣氛濃的高等學府。在教育體制、教育教學管理等方面都獨具特色5、察舉制;是漢代采用最多,最經?;?、制度化的選士制度。是由中央各部門和地方行政長官負責考察和舉薦人才,朝廷予以錄用為官的一種人才選拔制度。它既是統治階級的選官制度,又是其對教育進行宏觀芾淼氖侄巍?B>6、策問:就是皇帝就時政中的問題提問,令被薦舉者作答。答者要對時政問題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解決問題的主張和建議。7、師法:即弟子傳經時,必須嚴格遵守其師所傳,不能有一字出入。一祖師之下的徒子徒孫代代相傳,即形成家法。師法、家法的規定,加強了對經學的規范和管理,有利于思想的統一,卻限制了學術思想的發展。8、“九品中正”選士制度: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主要選士制度。就是朝廷在州、郡設立大、小中正官,由他們負責考察士人的家世和德才表現,據此評定為九個品級,然后逐級上報,最后吏部選擇前三個品級者授予官職的選士制度。9、束修制:中國古代自孔子開始,學生初入學時要帶一些酒肉之類的東西拜見教師,儀式非常隆重,這種儀式叫做“束修之禮”是為了表示對教師的尊重。從唐代開始,這種禮儀被朝廷明文規定下來,成為一種制度。、蘇湖教法:又叫分齋教學法,是北宋教育家胡瑗的教育方法?!懊魈宕鎘謾筆嗆ァ八蘸譚ā鋇鬧傅妓枷牒徒逃康?。分齋教學是蘇湖教法的核心。分齋,即學校分為“經義”、“治事”二齋,經義齋以教學儒家經典為主,治事齋又分為治民、講武、水利、歷算等科。11、三舍法:王安石在興學中整頓太學的措施,學生初入太學為外舍生,學習一年,合格者升入內舍。內舍學習兩年,進行一次升舍考試,稱為“舍試“。合格者升入上舍。上舍學習兩年,進行畢業考試。上等的直接授官,享受進士待遇;成績中等的即免除省試,但要參加殿試;成績下等免解試,參加科舉之省試。12、學田制:在宋代的地方官學,除賜給官學緡錢外,還賜給土地,稱為“學田“,由學校經營,以天租賃收入作為固定辦學經費。學田制的建立為官學的穩定發展提供了物質保證,促進了宋元時期地方官學的大發展。13、監生歷事:即監生到監外“歷練政事”,或稱實習歷事,這是一項培養官吏的重要措施。規定凡是在監10余年者,派到“六部諸司歷練政事”,諸司教習政事,進行考核,平常的再令歷練;下等的送還國子監讀書。監生歷事制度,對提高官吏的治事能力是有積極意義的。14、“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是晚清時期的任教政策。就是要以中國傳統的經史之學為根本,在此基礎上,選擇西學中可以補我國之缺者和可以治我國之弊者,使其為我所用。15、自由教育思想:是亞里斯多德對教育目的反思的結果,是針對、批判“偏狹教育”而言的。所謂自由教育,其目的在于人的德行和最美好生活的實現,是與功利性相對立的。它具體包括三方面的內涵:和平教育、文雅教育、閑暇教育。16、騎士教育:由于統治勞動人民和維持政權的需要,統治者需要有一種培養武夫的教育,即騎士教育。騎士教育是一種家庭教育,一般分三個階段:幼時在家中接受宗教教育,養成健壯的體格。七八歲后,按照自己出生的等級依次到高一級的封建主城堡中充當領主的家庭侍童,追隨在領主夫人的左右,學習上流社會的禮節,還要學習“騎士七藝”。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發展個人,而主要是為了能對領主及夫人效忠。最后一個階段即14~21歲期間,跟隨領主做侍從,也叫從士。21歲時,舉行授予騎士稱號的隆重儀式。17、學制令:是1872年日本制定頒布的近代第一個教育法令,具體規定了日本的教育領導體制和學校制度。,《學制令》廢止寺子屋和鄉學,開辦八年制的小學校,分為初級和高級兩段,各4年,兒童6歲入學,接受8年的普及義務教育。這一要求反映日本政府為了“富國強兵”而急于發展教育的迫切愿望。18、教學的教育性:深入分析了教學與教育的關系,特別重視教學在整個教育中的作用和意義,說“教學如果沒有進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或者品格教育)如果沒有教學,就是一種失去了手段的目的?!?9、公學:是一種文法學校,但由于它最初是由公眾團體集資興辦的,教學的目的在于提高公共教育水平和培養一般公職人員,因此稱為“公學”?!骯А毖蠖技乃?,收費昂貴。主要開設古典文學課,并重視宗教教育和宗教活動,大都與教會有密切聯系,并受教會支持。20、帝國大學:1806年,拿破侖創辦帝國大學并頒布了《帝國大學令》,確定了中央集權的大學管理體制。帝國大學是掌管全國教育行政最高權力的領導部門。帝國大學之下,全國劃分27個大學區,每個大學區設一所大學。國家任命的大學區總長同時又是大學校長。21、道爾頓制:是美國著名女教育家帕克赫斯特創立的。學生都是未來社會共同體中的工作者,工作間和實驗室取代教室,不同年級有不同課程,每一個年級設一導師,幾個年級常常生活在一起,是一個共同體,互相交流思想,每個學生與導師之間都有一本工作合同手冊,教師是導師。20年代中期,道爾頓制傳至歐洲其他各國,也傳到了前蘇聯、中國,影響比較廣泛★簡答題1、春秋戰國時期私學產生的原因和條件是什么?答:(1)私學得以產生和發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生產力的發展。由于生產力的發展,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發生了深刻的變革。隨著社會的變革,文化教育不再是奴隸主貴族的特權,“學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 (2)在社會激烈變革的過程中,諸侯逐漸認識到人的智謀和才能的特殊作用,為了稱霸爭雄,他們爭相用士養士,社會變革對人才的需求,是私學產生發展的內在驅動力。(3)各家各派都按照自己的理想,積極創辦學校,授徒講學,充分發揮教育的作用,從而促進了私學的發展。2、儒家教師管理思想有哪些?答:(1)主張教師要有“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要對學生充滿仁愛之心,做到言傳身教。(2)主張要特別重視教師的地位和作用,認為是否尊師,直接關系到國家的治亂興衰。(3)對教師的知識水平、道德修養和教學能力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審慎擇師,要尊師重道。(4)教師要學識淵博,懂得教育教學規律,要善于語言表達,要不斷地學習進修。3、秦朝的文教政策主要有哪些?答:(1)書同文(2)行同論(3)設三老以掌教化(4)禁止私學,焚書坑儒(5)以法為教、以吏為師。4、董仲舒的三大文教政策的內容有哪些?答:(1)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核心)(2)興太學以養士,興教化美習俗(3)重選舉以選用賢才。5、“獨尊儒術”文教政策的實施的內容是什么?答:(1)設《五經》博士(2)建立博士弟子制(
|
- 關 鍵 詞:
- 中外 教育 管理 重點 習題

關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