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城与狼队谁强:
識字教學,你缺失了什么
識字教學,你缺失了什么 漢字是世界迄今為止獨一無二的仍在使用的表意文字,它博大、厚重、美麗、睿智與縝密。幾十年來,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改革與探索的腳步始終沒有停止,隨著識字教法的異彩紛呈,隨著研究浪潮的一個個掀起,識字教學改革也一步步走向縱深。特別是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欣喜地看到小學識字教學的課堂發生了許多喜人的變化:課堂枯燥乏味的少了,有趣新穎的多了;機械呆板的少了,人文浸染的多了;封閉單一的少了,開放多元的多了;唯唯諾諾的少了,敢于表達的多了;死氣沉沉的少了,激昂碰撞的多了。但是,透過這一個個所謂的示范課、公開課和優質課,在喧囂漸漸退去之后,我們靜下心來總覺得識字教學似乎還缺少點什么。一、在簡單追求識記的效率中,缺失了漢字文化的滲透著名語言學家安子介說過:“漢字是一個阿麗斯仙境的領域,每一個拐彎抹角就是一段美麗的故事?!?《趣味漢字字典》前言中說“一個個漢字,就是一幅幅生動展現古人生活的風俗畫,在這畫卷里脈脈流淌著我們民族文化的心理潛流”??杉頤塹暮鶴衷毯派羈痰奈幕庠?,肩負文化傳承的識字教學必須要讓學生的頭腦烙上文化的印記。鏡頭一:《歡慶》這一課的識字教學片段師:小朋友們剛才都會讀生字了,誰來說說你是怎么記這些字的字形的?生:我這樣記“慶”字,廣場上有一個大人就是“慶”。師:這個辦法好。生:我這樣記“獻”字,“南方有一只獵犬”。師:狗就是犬,南方有一只狗,有意思。生:我是這樣記“幟”字的,毛巾圍著一只雞。生:我是這樣記“曲”字,太陽被射了兩支箭。鏡頭二:生字“照”教學片段師:誰能說說你是怎樣記住“照”字的?生: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記住的,“日”十“刀”十“口”十“、、、、” 組成“照”。師:不錯。生:我為“照”字編了首口訣:一輪紅日照(召)著大地,農民伯伯熱得臉上流出四滴汗珠。師:你真會觀察。生:我也編了首口訣:一個日本人,拿著一把刀,殺了一口人,流下四滴血。師:太好了,不但順口好記,而且暗示了書寫的筆順,我們為他的獨特體會鼓掌。教室里響起熱烈的掌聲……上述識字教學的片段,反映了我們許多一線教師對識字教學的一種誤解:只要引導學生簡單地想辦法記住字音和字形就萬事大吉了,而教學中恰恰把我們表意文字因義構形這一靈魂核心給丟了。如上述鏡頭二中的“照”字的字理是“日”表示太陽,“灬”表示火(“灬”是火的變體),“召”是其聲符,起示音作用。而絕不是“小日本”和“四滴血”?!疤簟焙汀盎稹閉槍湃嗽臁罷鍘弊值墓剮衛砭?。而如果我們的識字教學對于漢字所蘊涵的深刻的文化意蘊總只字不提,那么,長此以往,學生雖然知道了漢字的字音字形,卻不清楚它豐富的內涵,這對于傳承優秀的中華文化,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將是一種缺失??上У氖俏頤塹男磯嗟氖蹲紙萄Щ姑揮姓駒諼幕鈉教ㄉ?,還沒有將漢字文化融入識字之中。漢字是中華文化的根,是中華民族的魂,是一個巨大的寶庫,是我們永流不止的文明源泉。因此,將燦爛的漢字文化融入識字教學之中,提高識字教學的科學性、文化性、規律性,把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光輝種子,播進炎黃子孫后代的心中,并昂首走上世界文化的舞臺是識字教學應承擔的責任。 二、在簡單的零打碎敲中,缺失了規律的發現眾所周知,漢字的形體是因其意義構建的,大多數形義之間密切相關,是有規律可循的。如“祈”字,拆解部件為“礻、斤”,部件“礻”原為“示”,意為豎立的墓碑之形,是神仙靈魂托居之所?!白?、福、禮、禱、神、祀、祠、社”等字都表示與祭祀、求神、祈福有關。教學時如加以引導,那掌握的就是這一類字。再如“嗽”字,拆解部件為“口、束、欠”,其中部件“欠”義為打呵欠,人疲倦時張口出氣的樣子。像:歌、飲、歇、漱、軟、坎、吹、炊、次等凡是“欠”部所收的字,字義大都與“人的口,人出的氣”或與“不足、缺少、欠缺”有關。又如 “月”旁的字,大多表示身體部位及器官的名稱,如 : 胸、膀、臂 等;“ 舟”字旁的字,與船有關,如船、艦、艇等;“竹”字頭的字,指竹子及竹制品,包括生活用品,典籍、管樂等,如管、笛、箏、筆等。這樣的高頻部件,只要稍加歸納分析,規律就立即顯現??上У氖俏頤塹氖蹲紙萄в捎誚淌ψ隕硭匱仍?,許多教學還不能幫助學生在文字的認知領域中建立一個科學有序的系統,在簡單的零打碎敲中缺失了規律的發現,不能令人扼腕嘆息。鏡頭三:“高”字教學片段師:出示“高”字的卡片,學習字音,誰來分析字形? 生:“高”字上中下結構,上邊是“點、橫”,中間是“口”,下邊是“豎、橫折鉤”,里邊是一個“口”。師:你打算怎么記這個字呢?生:一點一橫長,口字在中央,大口張著嘴,小口里面藏。師:你這個口訣真好,既通順又形象。上述的教學片段如果單單從“高”字形識記的角度看無疑是成功的,學生又能分析字形又能編歌訣。但如果從發展學生識字的能力,掌握漢字的規律,提高學生語文的綜合素養的角度看無疑又是不足的,它既沒有引導學生理解“高”字的意義,也沒有引導學生發現以“高”為聲符的其他字的規律,教學的效率無疑是低效的。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這樣解釋:“高,崇也,像臺觀高之形?!?一位教師在教“高”字,先出示“高”字從甲骨文到楷書的演變過程,再引導學生觀察:“高”像一幢二層小樓,上面的“`”“-”是由樓頂演變而來,上下的兩個“口”代表房間的窗戶,下面的“冂”像一樓的房間,然后利用“高”這個基本字做聲符,添加不同的義符,引導學生認識了“篙、搞、稿、鎬”等四個字,最后告訴學生:古人管稻子麥子的桿兒叫“稿”,今天我們用的稿紙,是用農作物的桿或木材加工而成,因此,稿紙的“稿”是禾木旁;“篙”是用竹竿做的撐船工具所以是竹字頭;“鎬”是刨土的工具,一般是用金屬制造的,所以是金字旁。這樣的教學把字形與字義聯系起來,既可以給學生留下鮮明生動的印象,又揭示了漢字的規律。它不僅僅是教識幾個字的問題,更為重要的是,長期堅持下去,于潛移默化之中,在學生的頭腦里建立一種科學的漢字體系;于日積月累之中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三、在簡單的追求創新中,缺失了價值的引領“人生識字聰明始”。識字能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是創新能力的基礎。因此,在小學生低年級識字教學中,開展創新教育,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是無疑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常??吹接捎諮鋈巳現饒芰Φ木窒?,學生發表個人觀點時,往往會出現價值取向背離社會公德等時代和民族倡導、尊崇的主流價值的獨特的“創新”體驗。鏡頭四:生字“魏”教學片段師:誰能說說你在哪里見過“魏”字?生:我家隔壁有個魏老頭,70多歲不太講衛生,從我們身邊走過很臭的。(說完還故意皺了皺鼻子)生:我的表弟魏立明,長的很胖,我們叫他魏大胖。師:那誰來說說你是怎樣記住“魏”字的?生:我發現“禾”十“女”十“鬼”就組成“魏”。師:不錯,你用了“加一加”的方法。生:這個“魏”我是這樣記的一個女孩子鬼頭鬼腦站在禾苗旁。師:不錯,誰還有與眾不同的?生:我的歌訣是“一個中隊委,長的像個鬼”。生:我的歌訣是“千字頭,八字尾,養個女,嫁給鬼?!?/div>
|
- 關 鍵 詞:
- 識字教學你缺失了什么

關于本文